为什么要买珠宝?
发布时间:2023-11-16 18:51:54 | 次浏览
做了这么多年珠宝,虽然不敢说有多精专,也谈不上有什么成就,但是对于这个问题,还是有资格来聊一聊自己的想法。如果觉得赞同,那就赏脸点个赞;如果不赞同,那就权当看了个笑话,欢迎理流,谢绝ETC。
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要明确,究竟什么样的物品才算作珠宝?一般来说珠宝是由具有一定价值和较为珍稀的材质(如金银、各类宝玉石)经过加工后,制成的工艺品或装饰品。通过这个定义,就把珠宝和普通的饰品(比如合金镶立方合成氧化锆材质的低价饰品)区别开来,总体而言,珠宝价值要普遍高于普通饰品,并且相对普通饰品来说具有较大的稀缺性。
普通饰品并不是生活中的必需品,它只在于满足人们对于形象装饰的需要,而比普通饰品更高一个层次的珠宝则更是如此,很多人甚至穷其一生都不曾拥有过一件珠宝。既然珠宝不是必需品,那回到这篇文章的主题,人们为什么要购买珠宝?
人是追求稀缺的动物,并且只追求稀缺的东西。由于各种资源的有限供给,所以人类对稀缺性的追求几乎是刻在本能中的行为。稀缺性是人千差万别的追求背后的东西,是人的追求的共性。稀缺性没有告诉我们人追求的具体对象是什么,但却揭示了这些对象的共同特征——对于追求者来说它们是稀缺的。这样的观点构成了珠宝消费的底层逻辑。
珠宝的稀缺性首先体现在材质上。珠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7000多年的苏美尔文明,当时金属冶炼技术尚未出现,天然黄金在自然界非常稀有,其被作为珠宝的材质,自然就将本身的稀缺性赋予了珠宝。在珠宝发展历史中,各类珍稀的材质被应用于珠宝首饰的制作,尤其是各类宝石,如钻石、红宝石、蓝宝石、祖母绿等。对于稀缺的事物,最为直观的反应就是体现在其价值上,越稀缺则价值越高,而人对于高价值的物品大多都有慕求的心理,因此对稀缺性的渴求便由珠宝这个物质载体被表现出来。
如果说珠宝在材质上的稀缺性是自然赋予的,那珠宝的另一层的稀缺性则直接是人为赋予的,那就是加工工艺的稀缺性。宝石在加工成珠宝成品,不仅仅要考虑牢固耐久程度,更重要的是其作为装饰的美观性。正是这种美观性的要求,才促使珠宝加工工艺的不断创新和进步。各种珠宝加工工艺如花丝、无边镶嵌等独特技艺被研发出来后,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由于工艺的保密需要又被人为营造出稀缺性,因此工艺上的稀缺更让珠宝的稀缺性得以加强。
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中,对于稀缺性的追求贯穿了整个历史进程,对于稀缺资源的争夺,对于稀缺权力的争夺比比皆是,而对稀缺的社会地位的追求更是趋之若鹜,因为越高的社会地位越稀缺,往往能够创造的附加价值—比如名望、财富、话语权等—也相对应更多。为了将追求的稀缺性向外彰显,没有什么比具有材质与工艺双重稀缺的珠宝更合适的对象了,因此珠宝本身便成为了稀缺性的象征,人们购买和佩戴珠宝的动机便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。
人类从古至今,除了对于科技发展的追求之外,如何创造财富、摆脱贫穷是亘古不变的主题。对于财富和资产的创造和储备,从远古的母系氏族开始就有相应的行为,比如采集物或猎物的私人占有以及贮存等,都是对于财富渴望的表象,因此人们对于财富的向往,深刻的刻在我们的基因之中。随着地理勘探的进一步深入,稀有的贵金属和各类宝玉石被相继发现,这些作为珠宝首饰的原材料本身就具有相对较高的价值,所以制作而成的珠宝首饰的价值更高,这些总体价值相对较高的珠宝首饰,便被视作为财富的象征,人们对于财富的渴望也进而转嫁到的珠宝上。
除了对于富足的向往之外,还有一种在此基础上延续出来的本能情绪可能更为强烈,那就是对于贫穷的恐惧。对于贫穷的恐惧,可能会比对于富足的向往更能够增强珠宝的渴望。人在富有之后,对于财富的维持和传承便作为了头等要务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有句俗语叫“富不过三代”,对于财富传承不长久这件事,我们有着发自心底的恐惧。相对于一般的物品,珠宝采用的贵金属和宝玉石等材质,大部分都具有耐久和稀有的特性,因此比一般商品更利于保存和贮藏;而采用材质的高价值,注定了珠宝首饰的高价值。因此,珠宝作为财富传承的载体和避免时间不确定性而导致返贫的工具,便越发被富裕人群所认可。出于经济安全性的考量,购买珠宝的动机和欲望也进一步被激发。江南体育app下载
从经济角度来看,购买珠宝的动机是出于期待和避险的情绪,渴望财富避免贫穷是每个人都无法抗拒的心态。虽然珠宝首饰的流通变现相对于一般金融资产有些不足,但是这对于珠宝首饰的消费并不构成太大的影响,毕竟珠宝首饰的耐久性更适合长期保存,这与适合变现流通的短期金融资产有所差别。
人是社会性的动物,每一个人都无法脱离于与人的交际,因此社交成为了人们生活的必须场景。珠宝首饰的起源本是源于古代统治阶层的祭祀和典礼,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明确和细化,珠宝首饰逐渐从上至下的进行普及。但直到文艺复兴以前,珠宝首饰仍然是贵族和上层阶级的专属。在那个时候,珠宝首饰作为社交功能的属性也逐渐开始展露。在法国路易十四“太阳王”时期,王室和宫廷贵族在聚会时,除了各种争奇斗艳的服装,珠宝首饰也成为了不可或缺的派对元素。在这个时期,珠宝首饰成为了标榜自身地位和品味的重要象征,也正由于这股风潮,珠宝首饰的制作工艺得以突破性的发展。工艺的进步促使珠宝首饰越来越美观,装饰性也越来越强。各种不同款式的珠宝首饰,也为虚荣和个性标榜提供了生长的温床,于是珠宝首饰在社交场合被赋予了更深刻的炫耀属性、攀比属性和享乐属性。
正如当今社会的奢侈品一样,奢侈品的功效更偏重于社会属性,除了个体享受以外,彰显出的炫耀功能——向大众表达身份与成就——是消费者为之热捧的重要理由,而珠宝首饰也是同样如此。对于社交场合所要表现出来的美观和个性化需求,促使人们选择更具有代表意义的珠宝首饰来表达自身良好的状态,甚至通过珠宝首饰来表达出一些不便言明的意思,比如著名外交家、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在出席一些特定的政治社交场合,就会通过所佩戴的胸针来适当的表达出当下所持有的立场和态度。珠宝首饰向外界展现出的炫耀性功能,促使攀比和从众心态的增长,从而对珠宝首饰的消费起到了一定的促进,激发了购买欲望和需求。
珠宝首饰对于人们的生活来说并不是必需品,但是对于特定人群和特定场景,确实是必不可少的用品。除了以上三点偏理性的动机以外,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也是购买珠宝首饰的主要愿意。珠宝首饰的美是自然与人工所带来的双重美感,这种美感能让人身心愉悦,珠宝首饰能够让人获得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满足,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,何乐而不买呢?
[4] 卢长宝,秦琪霞,林颖莹. 奢侈品消费特性构成维度的理论模型[J]. 管理评论,2013(5):123-135.
[5] 玛德琳·奥尔布赖特. 读我的胸针[M].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,2011.